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的育人功能,4月25日下午,软件与智能应用教研室精心组织了一场以“课程思政融专业,立德树人润无声”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活动伊始,教研室主任葛寒松强调,在当今数智化时代,软件与智能应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应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他鼓励教师们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如盐溶水般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随后,多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感悟。陈立新老师以《自然语言处理》课程为例,阐述了如何在编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他提到,通过讲解优秀程序员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严谨、细致的编程态度对于项目成功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刘骥宇老师则从《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出发,探讨了如何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融入软件开发流程。他强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保护用户隐私、遵守知识产权法律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
为了让教师们更直观地了解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活动特别设置了案例剖析环节。教研室选取了部分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进行展示和分析。这些案例涵盖了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专业领域,从学习目标设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法运用到教学评价反馈,全方位展示了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在案例展示过程中,教师们积极互动,就案例中的亮点和可借鉴之处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成功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自然流畅,不生硬、不突兀;二是能够紧密结合行业动态和社会热点,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三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教研室教师们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实际,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思政素材,为教师们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和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们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邀请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分享实际项目中的思政案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经过集体商议,教研室初步制定了下一阶段的课程思政工作计划。计划明确提出,将重点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形成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同时,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
此次教研活动为软件与智能应用教研室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教研室全体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模式,努力将软件与智能应用专业课程打造成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思政育人阵地,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撰稿:葛寒松
初审:葛寒松
编审:陈 涛
签审:王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