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数据科学系在三商楼210室召开教研会议,全体教师围绕“工学学科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着力点”展开深入研讨,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会议聚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提出四大核心方向:一是立足专业特色,厚植家国情怀。教师们结合数据科学专业特点,讨论如何通过案例教学融入“科技报国”理念。例如,在大数据技术课程中,以我国5G技术突破、数字抗疫实践为案例,阐释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在人工智能伦理模块,引入算法公平、数据安全等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技术发展的社会责任。二是传承文化基因,强化价值引领。探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如通过“天干地支与二进制”“易经中的系统思维”等专题,揭示古代科技智慧中的辩证思想,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三是紧扣时代脉搏,培育工匠精神。以“中国智造2025”战略为背景,分析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鼓励学生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四是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润物无声。提出采用“VR情景模拟”“企业导师进课堂”等模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体悟职业道德。例如,通过模拟化工事故应急决策,强化安全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
系主任康鲲鹏强调,课程思政需避免“生硬嫁接”,而应通过“专业-文化-时代-实践”四维融合,将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下一步,系部将依托学院“课程思政精品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示范课堂,形成可推广的“数据科学+思政”教学模式,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工科人才贡献力量。
此次会议是软件学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学院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师思政能力培训、设立专项教研课题等举措,构建起“院系-专业-课程”三级联动机制,推动课程思政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创新”升级。
撰稿:康鲲鹏
初审:康鲲鹏
编审:陈 涛
签审:王春霞